2014年,曾经有一次智能家居热潮,也是loT第一次在国内成为热点。但那次热潮却尴尬收场。
当前智能家居正处于爆发期,各智能家居企业更多注重智能单品的市场占有量和核心领导力,更多地推行自身的技术标准,产品兼容性较差,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的标准缺失。
人们确实把设备变智能了,却不知道怎么应用智能设备,顶多是给家电装上了一个能用手机操控的APP,用起来还不如家电的物理按键方便。
当物联网时代向我们走来的时候,人们逐渐意识到,孤立的智能设备只是基础,让智能设备连接起来,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智能时代的效用。
智能家电只被应用,没有联动
企业在布局智能家居时面临着产品智能化的挑战,包括操作系统、物联网协议等,这就导致了当下智能家居的几大痛点:产品连接体验不佳,交互不足、产品互通性差等。
物联网领域,通信技术统一有重要意义,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来推动,这个进程必定缓慢。在通讯协议领域,目前有包括TCP/IP、MQTT、HTTP、CoAP等一系列标准,争相扮演于物联网与云端装置之间传送讯息的角色。通讯标准、通讯协议不统一,导致各厂家生产的设备、产品,出厂通讯标准、接口也不统一,这是万物互联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,也是智能家居发展迈不过去的一道坎。
站在物联网的肩膀上,我们的家电只能做简单的链接。在网关不能放权的时代,不同品牌的产品只能互相孤立,就像在孤岛上摇旗呐喊,只能尽力做到让你可以轻易弄懂的智能产品。
而智能家居走向万物互联需要解决的问题,就是怎样通过互联,进一步找到用户的痛点,让用户的生活更加便捷美好。比如被智能音箱联系起来的电灯和空调,会不会和电视的语音互动冲突?得到了做饭信息的电饭锅,是否可以提前让洗碗机准备工作?放在南方和北方,在使用时候能不能根据环境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整。
如何让互联的家电开始彼此联动,变得更加智能便捷,这些还需要更多的打磨。
因此,无法联通的单品,只是一个装了APP的数据孤岛,智能家居仅仅硬件产品是不够的,还需要与之配套的软件生态和生活方式。
技术不是壁垒,成本依旧是矛盾
在未来,我们的智能家居会变得比现在更“智能”一点,但也有可能,会彻底颠覆我们原来的生活方式。但智能生活无论以什么方式存在,它的价值就在于,总是能影响到你。
从本质上看,智能互联就像是一张网,每一个独立的设备产生联动才能增强用户的实际体验,当用户本来打开某个家电一句语音或者一个手势,同时得到了音箱、空调和电视机的回应,那这样的智能家居就变成了“智障家居”。目前无线传输技术种类繁多,协议各异,各传输技术之间无法兼容,从而导致智能产品只能形成智能孤品,难以实现数据交互和服务互动。
所以人人都在吐槽,为什么我们明明进入了智能时代,但为什么感知不强?
一方面,技术确实已经不是智能家居发展的壁垒,但设备的互联还没有彻底打通;另一方面,由于智能家居还在不断发展的阶段,也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无压力的负担起智能家居,而且所谓的智能化并非刚需,大多数人并不能经常使用到,自然也不存在感知。
如今,我们已经看到了智能家居能够改变人类传统生活模式的潜力,但却并没有迎来智能产品真正走进生活的契机。
究其原因,是因为智能家居还尚未成熟,商业的三大本质是质优、价廉、服务好,如果这三样能做好,那产品被大众接受,自然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首先,智能家居的本意是造福于人,比起满目的脑补智能概念,能解决问题的才是最关键的。如何让产品更加的智慧,更加的人性化、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,切中用户的痛点,在无人手动操作干预的情况下也能自动化运行,以最自然的方式融入家居生活,做到无中生有,从有化无,是智能家居行业探索的方向。
其次,智能领域在数年间仍然没有解决高昂成本这个核心矛盾。
毕竟站在用户的视角,高高在上的智能产品再好,只要有成本更低更实用的替代品,也就没有意义,虽然用户也想尝试一下智能家居,但也会考虑花这么多钱去体验到底值不值,有没有这个必要。
在这个时代,一切产品需要以合理的价格让大众享受智能化,降低门槛才能走入大众的生活。
如今,智能家居市场竞争已全面放开,国内家电、互联网,以及地产商等企业对智能家居正倾注着越来越多的热情,BAT、小米、360、海尔、美的等,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以不同的方式抢食智能家居市场的蛋糕,有的大刀阔斧,有的润物细无声。
未来的智能家居行业,将是各方势力在技术、服务和价格方面的比拼,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创新。打造多场景联动生态。
返回列表